▲春池玻璃的副總經理、「W春池計畫」創辦人吳庭安,為我們深入淺出地解析何謂循環經濟
即使沒聽過台灣玻璃回收的龍頭「春池玻璃實業公司」,只要滑個手機、喝瓶啤酒,你已和它產生了連結。因為在玻璃回收率達90%的台灣,其中有70%的回收都由春池玻璃經手完成。
全橘總動員這次請到春池玻璃的副總經理、「W春池計畫」創辦人吳庭安來分享循環經濟的核心概念及實務經驗。吳庭安本身專業為材料科學,畢業於英國劍橋,曾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訪問學者,是春池玻璃轉型的重要人物,他本人正如今天春池玻璃給人的品牌印象,充滿內涵、清新而沉穩。
春池玻璃的過人之處:循環經濟是什麼?
「循環經濟不是回收,而是創造價值。」吳庭安在開頭即先澄清重要觀念,回收物如果沒有經過良好處理,一樣還是廢棄物,創造價值才是關鍵。
廢玻璃經過處理成為材料,再熔成新的產品,回歸到消費者市場,成為一個封閉的循環鏈(close loop),這個世界少有的商業模型就是春池的特色。具先天優勢的新竹從日治時代起就是玻璃工藝之鄉,一般認為偏底層的回收業,和較「高級」的藝術,在春池天衣無縫的結合起來。
作為春池玻璃創辦人吳春池的兒子,吳庭安從小在玻璃回收廠長大。2016年蔡英文總統提出5+2計畫,其中一項就是循環經濟,她到春池參訪時給予許多鼓勵。「蔡總統牽起我父親的手說代表台灣謝謝你。我父親從一個『酒矸仔通賣無』的工作,累積了50幾年,創造出社會的價值而被認可。」吳庭安自述當時內心很澎湃。
從環保到創造價值:春池轉型之路
過去專注在環保、減少汙染,近10到15年來春池轉而開始創造回收玻璃的價值。玻璃在美國的回收率只有33%,歐盟74%,台灣則高達90%,只因缺乏可掩埋廢棄物的土地。但這樣創造出的循環經濟,卻是全世界的共同語言。
吳庭安展示一張春池一個工廠的「玻璃山」照片,全是回收的手機面板、螢幕玻璃,由於添加了提高強度的氧化鋁,過高的熔點往往讓回收廠頭痛萬分。吳庭安2009年甫回到春池就遭遇的這個難題,他活用材料工程的知識,決定將高熔點化為優點,製成有良好隔熱隔音效果的發泡玻璃,成功創造出回收玻璃的新需求。
春池玻璃在逆境中求發展,吳庭安父親給了一句評語「腹肚若飽無步數,腹肚若枵全步數」。台灣受限於先天而勢必走向循環經濟,也象徵台灣人奮鬥個性。
品牌與跨界合作:W春池計畫
近5年來,春池玻璃更進化到另一個層級,由吳庭安主導推出「W春池計畫」,把核心資源開放給外部的設計師,一起創造循環經濟的系統。
W Hotlel的酒吧所用到的玻璃瓶,經過春池的處理系統變成新的玻璃石子,成為美麗的裝潢材料回歸到飯店,相較一般裝潢的石頭由國外開採載運,非常有趣也更環保。春池和W Hotel找來設計師共同打造包含「邀月杯」的「Wow Moon 無限月餅」再回售給消費者。回收玻璃一公斤的材料成本只有幾毛錢,但只要重新設計,人們便願意再花錢購買。
找出身邊的台灣文化:143啤酒杯
「我們在講循環經濟時,應該也把在地文化放進去。」吳庭安要聽眾思考台灣除了小籠包、101這類硬體,難道沒有其他特殊性嗎?這也是春池重新定位的挑戰。
他們找到的解答之一是熱炒店常見的「143啤酒杯」,日治時代,戰爭中的日本缺乏資源,把台灣公賣局的啤酒杯縮小到143ml以減少啤酒消耗,在全世界獨一無二。這個常在熱鬧場合出現、倒進什麼都會喝掉的小酒杯,也代表台灣的多元包容文化,春池便以143啤酒杯為載體和許多品牌合作。
配合禁用吸管政策,春池推出用拉霓虹燈管工法製造的玻璃吸管,為老師傅珍藏的技法找到新的市場需求。也和實踐大學學生一起打造不需吸管也能喝珍珠的「Float 珍珠奶茶杯」。除了之外,回收玻璃能否提升到藝術的層次?2018年春池和設計師聶永真合作,用回收玻璃去打造了全球限量100件的蘇富比拍賣型錄藏書盒,將「酒矸倘賣嘸」精神散播到全世界。
空間與展覽:用言語之外的東西傳達
做產品外更要傳達理念,展覽就是最好的途徑。春池在2017年的文博會展覽,將40噸玻璃砂搬到華山園區布置成沙灘,特殊的材料引發好奇,踩下去什麼觸感?展完又會回到哪裡?沒有用任何字眼去陳述,讓大家直觀感受循環設計的內涵及魅力。
為將循環經濟落實到生活中,春池更打造了一個嶄新空間「春室」。位在新竹動物園旁的春室共三層樓,一樓是可參觀體驗口吹玻璃的Glass Studio,二樓販售玻璃選物,三樓是「The POOL」空間,寓意作為「容器」去承載各式可能性。通向三樓的旋轉樓梯以強烈的高溫窯爐顏色呈現,把手使用回收手機面板再製玻璃磚,充分展現循環經濟的精神與美麗。正如最新的「THE LOOP循環設計展」,也是想讓更多人看見「循環設計可以非常的美、平易近人、浪漫,而不是一定要用數據和文字才能讓人理解。」
全新商業模式的誕生:循環經濟的「圓」
「循環經濟的關鍵不是在丟下去回收的瞬間,而是能不能創造全新的品牌,從demand而非supply這一端去讓它滾動。」吳庭安強調。產業鏈本由不同單位組成,但因回收玻璃的利潤太低,春池一步步從回收推到材料、產品、品牌,使得最後產品利潤可以回歸到源頭的回收。從簡報第一張照片、吳庭安兒時記憶中滿坑滿谷的回收玻璃,到現在的春室,已蛻變出全新的樣貌。
「我每天在演講、修機台,每件事都在創造社會和環境的價值,同時也可以聯繫到自身。」吳庭安最後描述他的願景,「我期待春池未來的形貌,能像是一個品牌、概念,可以進到每個人的心中。」
▲吳庭安(中)今天也特別針對數位平台如何和循環經濟接軌給予了建議。
Q&A
Q:春池從傳產走到現在這一步,現在台灣很多產業開始轉型,它們該如何找到對的方向?
A:創新某種程度上需要所謂的壓迫,不管是市場或者危機,那個創新才會是關鍵。春池也是經過了好幾段轉型,這需要時間的累積。每個產業能生存一段時間,一定有核心的能力和價值,將之抽出來跟不同的人合作,就會變成一加一大於二。
Q:現在大家都在推廣環保和回收,但會對環保產品傾向過度購買,以產出端來說有什麼建議?
A:循環經濟和環保的不同,在於環保是從-10到-1或0分,循環經濟是從-10拉到10,概念完全不同,重點在過程能不能創造價值。以橘子這樣的數位公司來說,循環設計也可以是一個閒置資源的媒合,像Uber最初就是用閒置車輛銜接上數位平台,循環設計的概念不一定要從材料去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