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_gvoice

Age 2015:分眾化徹底顛覆個體價值|小眾就是主流,分眾世代讓配角變主角

網路時代,後浪興起的速度總是快得讓人措手不及。2010 年,就在 Facebook 市值超過 400億美元、並且超越 Google 成為美國存取量最大的網站時,以照片分享為核心的下一代社群媒體 Instagram 誕生了。

相對於總像是拿著大聲公對大眾揮手呼喊的 Facebook,Instagram 更注重小眾群體間的私密對話。一張張經過濾鏡編排的相片就像私人派對邀請函,只有讀懂了主人精心設計的氛圍密碼,才能聽見一句歡迎光臨。

Instagram 成立兩年後,全球用戶數迅速攀升至 10 億,其中絕大部分是從 Facebook 脫逃而出的年輕世代。他們重視自我、更在乎個體獨特性,但同時也和上一代一樣,依然渴望認同與連結。

▲ 由「Hashtag」凝聚的小眾之力,從香港雨傘革命、反性侵性騷的「#MeToo」運動,再到黑人平權「#BlackLivesMatter」都可看到。
網路社群 催生出分眾世代

Instagram 除了把重點放在視覺傳達,最大特色是強化分眾概念的「Hashtag」。透過演算法和關鍵字,只要輕輕一點,你可以輕易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不管是熱愛穿搭、美食甜點或是室內設計,各式各樣的關鍵字就是北極星,可以將你引領至正確的討論小天地。「#wiwt」讓全球時尚男女展現每日潮流裝扮,標上「#foodie」才能證明自己是真正的吃貨。

一張照片、一個 Hashtag,就能代表你的個人立場,還能讓涓滴匯聚成流。而不只是日常生活和興趣分享,Instagram 也逐漸成為串連彼此、進而產生實際行動的重要影響平台。從香港雨傘革命、反性侵性騷的「#MeToo」運動,再到代表黑人平權運動的「#BlackLivesMatter」,在近年全球重大社會議題中,Instagram 的串聯力量已然佔據重要地位。

Hashtag 的盛行展現了小眾的凝聚力,也象徵了分眾趨勢的來臨。在科技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時代裡,你不必非得贏得百萬人的喜愛。只要有一千個粉絲願意駐足仔細聆聽,你的話語就擁有一定份量,足以影響思考、影響行動。

「網路的出現,讓人們能更精準地找尋自己想要的東西,也有更多商品可供選擇。每個人都可以用一種老鷹般的姿態,在網路上精準抓取自己想要的資訊。」英國社會學者詹姆斯・哈金(James Harkin)在《小眾,其實不小》中這麼說。當「主流」與「大眾」成為過去式,今日的消費者已不再擁有共同品味。只要你夠獨特,就有機會引領品味,成為獨霸一方的意見領袖。或者應該說,只有當你足夠獨特,才能在這個時代裡吸引炙熱目光。

2015 年,在全球四成人口都連上網路後,小眾/分眾已經成為數位社會不可逆的發展現況。以網路為載體,逐漸成熟的分眾化趨勢影響了各個文化層面。從獨立音樂、獨立出版、獨立書店、獨立咖啡店、獨立遊戲、獨立電影等多個面向,都可以看到更豐富、自由的生活型態和商業活動在各個角落發生。

▲ 人人都能夠標籤自己為「吃貨」,首先是學會如何拍食物,並 #foodie,但是否是事實似乎不這麼重要。
跨出同溫層 構築一個個新堡壘

這一年,曾獲得金曲獎最佳新人獎、最佳原住民歌手獎的歌手以莉・高露透過群眾募資平台發起第二張專輯《美好時刻》的募資計畫。在網路串聯下,短短兩個月內就吸引超過千人贊助,共募得近百萬資金。募資成果超出原定目標 273%,還一舉打破當時台灣音樂類募資紀錄。

此外在出版領域,集合了一人出版、南方家園、逗點文創等多家台灣微型獨立出版社和個人創作出版者的「獨立出版聯盟」也在同年底誕生了。百花齊放中,不僅讓台灣的創作議題和閱讀行為更多元開放,分眾化的網路社群行銷也牽起了作者和讀者間的緊密關係。小眾的力量,真的一點也不小。

然而,從小眾匯集而成的同溫層,也讓各個群體之間的對話變得更為困難。透過社群媒體建立起的一個個堡壘,讓不同立場的人群越來越難相互理解,甚至無法辨別事件真相。2016 年是全球政治史中獨特的一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英國公投脫歐、杜特蒂當選菲律賓總統,這些與主流民調和網路意見討論背道而馳的投票結果,在在說明了社群媒體建構的同溫層泡泡有多麼虛幻。在演算法的屏蔽之下,就算出現不同主張和意見,也不會有機會映入眼中。曾經連結社會大眾的社群媒體,現在是否反而成為阻絕彼此溝通的厚重城牆?曾被視為神奇魔法的演算法,是否只是一場惡夢,驚醒之後,才發現一切並未變得更好?

當主流退位、小眾當道,當你的熱門頭條不再是我關心的焦點,如何跨出同溫層、平心靜氣對話儼然成為數位社會下一個階段的挑戰。


|橘人誌 vol.98 活動:Throwback Ages|

Gamania ⾃ 1995 年開始跨足網路、媒體、文化的不同時代變化,每個時期我們皆遇見新挑戰,也在每個同仁的陪伴下創造出當時的奇點,不但闖關成功,還總是一起打造新的可能。你心中與橘子一起走過的奇點是什麼呢?歡迎投稿你記憶中與橘子最難忘的畫面,並分享當時的挑戰與突破,你的故事就有機會被刊登於下一期的橘人誌哦! 投稿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