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阿果呂忠翰,正在進行「大夢計畫-前進14峰」的挑戰,預計以無氧攀登的方式登頂世界上超過8000公尺以上的「14頂峰」。他在六座世界頂峰創下台灣成功無氧登頂第一人的紀錄,並在2023年與張元植攀登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Dhaulagiri , 8167m),在西北稜上找到了新路線、一塊未曾有人踏足過的領域,為世界打開了全新視野。
爬山並非等於攻頂,探險文化不該以擔心為出發點
很多人把阿果跟登山冒險劃上等號,但他自己卻謙虛的說:「我其實比較厲害是做裝潢、爬山是興趣~興趣!」笑說爬山只是自己的興趣、厲害在做裝潢可不是說說而已。過往在非體制內教育中長大的他,因為遇上了第一代教改有了大不相同的際遇,他從小待在大家口中的放牛班,鑽進田野、在山林裡玩。後來更被帶到了烏來的學校,跟著原住民一起生活了3年。
「別人看起來像是被野放,但對我來說卻是認識大自然的開始。我跟著原住民吃野味啊、聽原住民講他們以前的傳統、流傳到現在的智慧、認識山裡的植物。」因為對自然充滿好奇、又身處能處處觀察的環境,塑造了阿果能在大自然中判斷例如動物足跡、溪邊抓魚、瞭解植物並善用山野間求生存的方式。
那些看似被「野放」的教育過程,竟然一點一滴成為了日後在山稜間的養分。「13歲開始爬山,我在2013年開始爬世界高峰,我逐漸觀察並理解整個台灣文化,對於探險文化存在著害怕與擔心。」即使第一次爬山就墜崖、第一次到海外爬山就有隊友滑墜,也不減阿果對山探索的無限熱情。
「爬山並非等於攻頂,過程才是最重要的。說穿了山頂不過就是一張牌子,更重要的是在爬的過程中看到的動植物、撿石頭、看落葉、認識松果等等,這些路徑上時可以看到的、學到的才是戶外教育時該被注重的事。」探險文化不該以怕或擔心當成出發點,體驗過程、並享受大自然才是上山真正的目的。
建立探險的學習路徑,踏出第一步就是最珍貴的初心
「我有一次帶領小孩做戶外教育,我們做了一個滑水道讓小孩子們可以滑下去,記憶中有一個中班的孩子名叫陳誠前半段幾乎都在喊著好可怕我不敢。但後來他受到其他人的鼓勵勇敢滑下,那瞬間、他整個眼神都亮起來了。對我來說超震撼超感動的,當他發現踏出第一步『原來我做得到、沒那麼可怕』,勇於探險,這就是最珍貴的。」阿果熱情分享著。
探險沒有區分大或小規模,探索八千公尺以上的山、或者勇敢跳上滑水道放心滑下,只要是踏出第一步,就是絕佳的探險路徑。面對未知,走上第一步就是最珍貴的初心。
有些人常比喻探險家是一種自虐,但其實冒險的過程是在找尋一種與自然的對話,在自然裡如何找到生存的機會,「存在價值就是找尋美感,每個人都在找尋自己對於大自然中對於人事物的美,這種美感需要分享才有意義。因此我們都要活著最重要,把故事帶回來,自己講自己的故事。山一直都在的。」
持續自我挑戰,放眼下一次冒險
2022年,阿果挑戰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曾斷片31小時,形容過自己像是死了兩天一樣,9個小時只有3段記憶,「腦袋跟我說我不存在了、但等我醒來時我已經渡過危險地形、技術操作等過程,但都沒記憶。我以為我已經登出這個世界。甚至想往懸崖跳、進入一種矛盾空間,想離開那個我認知我已經死了的空間……。」
這些探險的過程中,阿果形容「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非常重要,2023年阿果與登山好朋友張元植在道拉吉里峰探索路上找到了新路線,「那是一條世界上都沒人去過的點,對於熱愛探險的我們非常重要,突破了未知的境界,同時也是台灣重大的一步。即使我們沒攻頂但卻仍然躍進了一大步。我們會再回來的。」
在達成夢想的旅程上,唯有持續地前進、勇敢探索未知。並將自己安全帶回、分享美感與體驗才是探險家不斷在追尋與實踐的滋養過程。不要在乎自己站得多高,要對生命熱誠致敬,跟著阿果一樣,GoNext:勇往直前,放眼下一次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