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_gvoice

文化X創意=有形與無形間的化學變化

從有形遺產延續的無形文化


素有「水城」之稱的威尼斯共有117條水道、118個小島和401座橋梁,是世界上唯一不通汽車的城市,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其中貢多拉,是威尼斯特有的和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划船,船身全漆黑色,由一位船夫站在船尾划動。

幾世紀以來,貢多拉是威尼斯境內主要的交通工具。而現今的威尼斯人通常使用較為經濟的水上巴士穿行市內和其他小島,為了挽救這個威尼斯的傳統文化,當局致力於將它打造成威尼斯的旅遊重點之一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彰顯文化,文化更推動產業。威尼斯當局在了解這樣的前提下,嚴格制訂貢多拉船的規則,並在威尼斯是世界著名愛情之城的先決條件下,打造了浪漫傳說:相傳,夕陽西下,只要乘坐貢多拉船,穿行在威尼斯運河上,一個深情的吻就能讓相愛的人白頭偕老。這則美麗的傳說成就了威尼斯水城的奇觀,無數戀人為了永恆的愛情慕名而來。

如此的文化與創意結合,不只保留了威尼斯的傳統文化,奠定了更高的經濟效益,最重要的還賦予了貢多拉最具代表的精神價值!

用無形文化打造的有形資產

Frank Pick塑造出的倫敦文化與經典
平面海報設計從1890年代開始被使用,大量影響了各種廣告宣傳領域。當倫敦地鐵系統執行長 Frank Pick接手倫敦地鐵的宣傳事務之時,他相信海報實踐著一種崇高的理念,而不只是單單的鼓勵民眾多搭地鐵。Frank Pick進而與藝術家、設計師合作,針對當時民眾生活需求或者社會現況,製作了多樣化的海報設計與倫敦市民溝通,同時間也達到宣傳倫敦地鐵的功效。時至今日,回過頭來看這些海報,依然是ㄧ張張寶貴的藝術設計品,更可貴的是,每張海報都記錄著倫敦當時的歷史與文化,因此倫敦交通博物館館藏約有五千多張倫敦地鐵海報,並且其中有許多都被轉印成為明信片繼續紀念著這些歷史與藝術,ㄧ方面也成為熱賣的紀念性質商品。

除了倫敦地鐵海報之外,Frank Pick也是塑造倫敦文化經典標誌的立功者,在Frank Pick接手倫敦地鐵宣傳的工作時,當時的Logo設計還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Frank Pick不僅找了Edward Johnston為倫敦地鐵標誌重新繪製,還將倫敦地鐵總部的建築、車輛、座椅花紋、甚至是車上的垃圾桶,都分別請最頂尖的建築師、設計師來設計共同的風格和樣貌。Frank Pick建立了一個全方位屬於倫敦地鐵系統的品牌與形象,再經由當代人民生活的狀態,充份展現出屬於這個標誌的倫敦文化。

 
▲(左上)1906年倫敦交通系統的標誌符號為圓盤設計;(下)1925年,經過Edward Johnston重新繪製的靶心標誌,一直沿用到今日。

 
▲座椅、手把都精心設計過的車輛內部

這個世界第一座地鐵系統,從1863年開始,世界上第一條大都會鐵路(Metropolitan Railway)開通以來,逐漸發展成為今天隸屬倫敦運輸局(Transport for London)管轄的倫敦地鐵系統。直到2013年1月的現在,在我們穿梭在倫敦交通工具之間的時候,不得不承認,倫敦的雙層巴士、古早的蒸汽火車、以及在地底下繁忙穿梭的Tube、肅立於各大街區的倫敦地鐵系統標誌,以及詳實見證了倫敦歷史文化的海報,這些都成為最令人緬懷的倫敦文化與精神。倫敦地鐵的符號不僅已經成為一個文化的品牌,這個紅色圓圈加上藍色橫槓,中央寫著UNDERGROUND的倫敦地鐵標誌,也成為最代表倫敦文化的有形資產。

有形與無形化學變化的結晶

文化是無形的,資產是有形的,當這些有形資產被代代傳承下來之後,就變成了遺產。而在這些遺產當中曾經孕育它們的無形文化,是否能夠被繼續保留並發揚光大,這必須要靠當地居民的創意去推動;甚至是讓這些有形資產,加入創意的元素,讓這些資產能夠隨著每個時代的脈絡之中,內化、轉化成為歷久不衰的資產與經典文化。文化與創意是雙向的、密不可分的,而文化創意與科技的關係更可以說是妙不可言,而現代科技究竟怎麼樣扮演文化與創意的觸角?請見橘人誌下一頁專題報導。

參考資料:http://www.ltmcollection.org/posters/index.html
http://tw.myblog.yahoo.com/anderson-travel/article?mid=5651
圖片來源:http://mcchow9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640185
http://bizhi.xue163.com
http://www.bbc.co.uk/ukchina/trad/uk_life/2013/01/130109_tube150th.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