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星際效應》中,庫珀獨自駕駛漫遊者號,衝進奇異點。最終,他來到未來人類所建立的四維空間,透過重力,傳遞奇異點資訊給 91 年前的女兒。
活在電影外世界的我們,儘管無法深切感受身處四維空間的奧妙,但循著前人的足跡,我們是否有機會在不同時間維度上,解開這片土地更多未解之謎、探索更多未達之境?
台灣登山家,呂忠翰、張元植,2023 年再次背起行囊,出發尼泊爾,將要踏上從未有人挑戰成功的道拉吉里峰西北稜。
遙望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
道拉吉里峰,海拔 8,167 公尺,直到 2022 年才有台灣人仰賴雪巴協助順利登頂。
回首這座山峰的攀登紀錄,1960 年首次由瑞士登山家 Max Eiselin 率領國際探險隊登頂成功。直到第二次有人再次登上道拉吉里峰頂,是相隔 22 年後,1982 年日本登山隊自北面路線登頂成功。
後來,雖然隨著登山裝備進步、運補系統建立、科學化的登山技巧訓練,道拉吉里峰的成功登頂數字開始往上攀升。然而,道拉吉里的西北稜,始終是一片未知之境。
從已知紀錄來看,人類首次踏上西北稜 6,000 公尺處,是 2019 年的事。兩年後,2021 年同一支登山隊,由斯洛伐克 Peter Hamor、羅馬尼亞 Horia Colibasanu 和 Marius Gane 組成,向道拉吉里峰西北稜再次挑戰,最終因雪崩止步於 6,800 公尺處。
在那之後,道拉吉里峰西北稜登頂路線再未有人挑戰。
一趟承接時間與穿越空間之旅
道拉吉里西北稜之所以一直少有人挑戰,或許與其看似嚇人的近乎垂直岩壁有關。張元植對其如此描述:「它自山頂平緩向下延伸,直至海拔 6,000 公尺為止。接著,這條稜以近乎垂直之姿直瀉 500 公尺,接著才慢慢降落到海拔 4,200 公尺的谷底。」
那 500 公尺,在斯洛伐克登山隊的努力下,成功穿越。但兩次都因為天氣因素而被迫放棄。
雖然歷史上西北稜最高攀登紀錄只到 6,800 公尺,但有趣的是,7,600 公尺以上是有人類足跡的。根據張元植的分享,「7,600 公尺處是一個小鞍部,兩側被西北稜分隔出北壁與西壁,而這兩面山壁已經有數條攀登路線。」
此次挑戰,張元植與呂忠翰將要試著補足 6,800 公尺至 7,600 公尺這一段空白區域。他們將會採行無氧、無雪巴協助方式攀登,以更接近歷史偉大登山家的足跡,承接此前登山家的攀登經驗,穿越 800 公尺的未知之境。
找回與山對話的機會
「這麼困難的路線,為什麼要無氧,不請雪巴?」這樣的疑問,相信存在於許多旁觀者的心中。
「在當今的主流攀登市場中,人們已不再在意緩步走入山中的過程(都搭直升機進出搶時間了)、不再肯耐心與一座山峰對話周旋。」台灣登山家張元植出發前往尼泊爾前,寫下這麼一段話,也作為他的回應。
出發前,他倆早已決定,此行不走過去人們走過的路;不求最速或任何世界之最紀錄;不請雪巴架繩揹裝備;不依靠人工氧氣瓶。他們要靠自己的雙腳,以獨立自主的形式,一步一步從基地營架設,到自己探勘路線、架設繩索、自主攀登,挑戰從未有人成功走過的道拉吉里西北稜。
在 2023 的現代,回想起半世紀前偉大登山家們在山上經歷的一切,踏在同一塊岩層上,兩位台灣登山家將要與山獨處,感受山給予的一切,同時把自己的心,拋向山頭。那種耐心與山對話的過程,以及發揮自我創造力的機會,甚至實踐探險價值的可能,他們期待,在這趟旅程得到答案。
展開一場不孤單的戰役
呂忠翰與張元植已經在 2023 年的 3 月底出發前往尼泊爾,目前也已經展開攀登前置作業與高度適應。
這是一場預計費時兩個月的硬仗,也是兩人首次獨立自主攀登。沒有雪巴從旁協助帶領,也沒有人幫忙架設好帳篷、提供食物。面對八千公尺未知領域,死神的鐮刀隨時都可能揮砍過來。
兩位登山家在出發前不約而同在臉書寫下緊張與不安的情緒,但探索新的可能,卻如同一股源源不絕的能量,替他們消弭了緊張情緒。
張元植寫道:「在人類與這座山交織出的七十餘年歷史中,這條稜脊雖然尚未完登,但也非全然空白。我知道我們並非孤軍而戰,身處在無數前人累積的歷史脈絡之中,站在他們探索的成果上,試著再向前一步。」
呂忠翰則這麼說:「延續著不斷被人類刻劃的足印,翻閱摧殘留下的血淚傾述。不變的是規律大自然,改變的是我們面對的勇氣。」
台灣首次有人挑戰無氧攀登道拉吉里西北稜,這不僅僅是一次遠征,更象徵人類對未知探求的渴望,以及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我們期待兩位台灣登山家順利通過西北稜抵達道拉吉里峰頂,也期待他們帶回精彩故事,激勵更多人走進奇異點,探索更多可能。
撰文/洪孟樊
編輯/鄭媛心
|延伸資訊|
關注攀登即時動態:前進十四峰 |大夢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