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_gvoice

消費者/Target/玩家/Consumer

做行銷的人,在乎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所以從消費者的生活形態、個性、環境等等要素,來推測評估是用電視廣告快打、還是用Facebook話題來包圍、還是用名人代言。  

而做產品的人,在乎消費者是誰,產品,做出來,要給誰用?怎麼用?   在Target(目標消費群),是我們要溝通的人、是玩我們遊戲的人,今天想聊聊,怎麼定義我們的Target。  

我常問開發小組「我們的Target是誰?」然後我常得到的答案是「16到28歲,喜歡線上遊戲,每天平均花X小時在線上遊戲」這個答案結構很清楚,內容界定了誰是玩家,這對玩家下了一個基本定義。用一個圈圈先把某一群人圈起來,當作我們的玩家,不過因為是基本定義,我以也會與我們的競爭者重複,因此在這個基本定義之後,會需要更進一步的推演,來「描述」圈圈裡面的Target。  

「描述」,是說明我們的Target特質,特質是我們的Target的嗜好、個性、習慣等等的任何事實。描述出來的Target特質會是整體行銷活動的關鍵之一,Target特質會是我們宣傳手段的起源、廣告創意與Campagin 創意的來源,甚至媒體預算分配的理由。   而Target特質不管是在電影、Promotion Video、廣告等等的影片製作都非常重要,Target特質大至左右整個影片的風格,小至音效與字幕的In / Out點,甚至細微的,這也是我做影片時,不管我擔任的角色是導演、創意或剪接師,我一定會問「玩家(Target)是誰」。  

描述Target特質,是把Target更細分,但也不要把範圍縮得太小,超小範圍的消費者定義,也會變成宣傳效應擴散的難度。   曾經幫Olympus 的台灣代理商製作一支廣告,廣告屬於品牌形象廣告,會在電視上播出、也會在各展覽會場播出,雖然Olympus各款相機有各自的Target,但這支形象廣告Target會是鎖定高階相機的使用者,年齡層偏高(大概高階相機的使用者,年齡一定偏高,因為相機太貴了)當我們跟客戶進一步詢問Target的特質時,客戶這樣說: 「我們在台灣市場的使用者、不喜歡炫耀自己,不太接受或持有炫耀性的商品」  

「不喜歡炫耀自己」這樣的Target特質,讓導演與創意後來做出來的影片,有個很深、很沈著冷靜的調子。跟當時的Sony、Canon等大廠的影片,有了很大的區隔,Olympus頓時跟其他大廠的宣傳影像風格劃清界線,不管在展覽會上或是廣告宣傳上,都樹立Olympus自己明確的性格。  

為自己的玩家抓出更清楚的Target特質,絕對有助於遊戲在產品設計與行銷上的溝通。   請各位可以欣賞兩支影片,Olympus以及在柏林市的一個健身中心的宣傳提案,各位請注意他透過什麼方式,在什麼地方對「潛在消費者」宣傳,而達到自身話題與記憶性。    

作者介紹  

Bruce  

曾擔任過國內外電視廣告製作、電影發行與戲院行銷、日本電通北京分公司創意比稿團隊、遊戲橘子內部導演,目前為日本遊戲橘子商品開發部  課長(section mana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