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_gvoice

文創人怎麼看科技?-中子文化執行長張培仁專訪

從四四南村發跡的Simple Market,華山的Legacy音樂展演空間,及兩年一度的Simple Life Festival這些藝文空間和活動將台灣人的創意和文化做結合並且發揚光大,透過StreetVoice這樣的資訊科技平台去整合並聆聽當代各個角落創作的聲音。不管是對傳統歷史文化的緬懷或是正在創造的在地文化,科技在這過程之中的撞擊,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力。因此這次,橘人誌邀請了文化創意產業界中舉足輕重的中子文化執行長張培仁(Landy),來跟我們聊聊,科技與文化創意的撞擊!
科技,擴展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大門
G!VOICE:從義大利的貢多拉船,運用創意將傳統文化變成商業,到倫敦地鐵利用文化推展自身形象,這些都是傳統文化與創意有形無形的結合,但科技出現後,你認為科技又是如何improve文化與創意呢?
Landy:我對文化的解讀,其實就是一個時代裡,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方式,呈現了所謂的文化。而過去決定出的型態,如果已經長存人心,傳統文化則被保留著。而我的工作,就是在觀看當代的文化與創意會用什麼方式去呈現。
科技導致資訊巨變,因為科技的第一件事就是網路,網路打開每個年輕人與世界接軌的窗口。以前,大多數人沒有資訊,市場單純,但是網路開啟後,大量年輕人被注入資訊,開始擁有創造的慾望,接著取得更全面的創意資訊、更廉價且便利的器材,因為網路有非常多軟體,讓你可以盡情創作,它是完全自由的,所以創作人增加了,這也導致說,我們在做的文化產業是可行的,我們很早就預見,知識會帶來這個力量,所以做音樂的人變多,做設計、做創意、做服裝的人都會變多,開始有大量的人想去創造自己生命的價值,看見自己的美好,做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
生活孕育文化 科技擴充文化 
G!VOICE:StreetVoice的官網上,清楚寫著「每個時代文化潮流力量的原點,都來自底層青年的創意與實踐。」明白勾勒出文化與創意間的關係,在這其中,科技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Landy:就像2006年時,我們舉辦的台客搖滾嘉年華,當時融入鋼管、陣頭等在地民俗文化,讓傳統民俗元素、底層青年文化,跟當代搖滾樂結合。其實,搖滾、嘻哈、爵士、R&B這些根本不是音樂名詞,而是一種Life Style、是一種Attitude,是當時年輕人迫於生活困窘、欠缺、渴望而創造出的美學、哲學、態度及生活方式,英國Manchester的Punk、紐約的嘻哈,全來自於生活的歷練,年輕人自我組成的生活風格進而擴散。
▲2006台客搖滾嘉年華造成了熱烈的迴響
然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創作,沒有創作就等於什麼都沒有,但年輕創作人要進入市場是非常難且漫長的過程。所以StreetVoice這樣的平台,就是讓創作聚攏、被看見並且彼此競爭,讓文化創意人有機會累積在這個領域裡的「第一桶金」也就是「第一桶粉絲」!慢慢擴充、成長,才會形成一個規模和全貌,所以我們運用科技,建立了一個創作者可以聚合的、互相學習成長的、累積粉絲的平台,這就是我們在做的事情。我們認為這個時代,創作跟消費者之間的關係,跟過去要透過一個巨大的商業體,譬如唱片公司的運作,這個事情已經無關了,它開始轉變成,創作者跟消費者可以直接交易,這個顯然是StreetVoice最終希望做到的事情。
▲StreetVoice官網
科技對於文創產業的解構與重構
G!VOICE:創作者跟消費者直接交易,看來科技的影響顛覆了整個產業!
Landy:當然!科技改變了很多事,比如唱片業,它用了近百年輝煌時間發展成一種非常商業性的體系,現在從創作、行銷到發行,全部價值鏈都被資訊科技解構了。所以科技帶來的創造,可能還不如帶來的破壞多!MP3的出現,讓唱片公司面臨到的第一個災禍,就是唱片不會賣了,MP3是反映消費者更大量聆聽音樂、更便利的儲藏方式、篩選更好作品的一個強大力量,消費者會有萬千事物可以選擇,他真心會喜歡的,數量會非常稀有,所以過去過度商品化的產業模式就因此瓦解。
就音樂產業行銷來說,以前唱片公司慣用主媒體,這件事情顯然已經沒有用,所以它會回到每個樂團本身的Micromarketing微行銷,各自在網路上、小型演出裡運作,科技最終帶來的改變,是每個人都變成獨立的個體,各自運作。唱片行沒有人去了,所有人多半都透過網路取得音樂,所以從創作到消費,這中間應該是零距離的,所以說科技帶來的影響,實際上是先破壞、解構產業的運作模組,解構聆聽音樂的方式、解構音樂傳播的模式,而我們在尋找的就是這種,在科技解構傳統模式後的新模式!
▲實體唱片行已經面臨逐漸式微的趨勢
然而,科技再怎麼變,從文化思維的角度來說並沒有變,像Vivienne Westwood跟Punk的結合,還是現在需要的事,跨界文化的交流、產品的組成、流行的發生,那只是傳播形式的不同,或者某些工具變得便利而已。在我們這個產業裡面,創造音樂的工具會改變,除了iPad之外還有更多便利的工具,但音樂最後跟人的關係還是不會改變;可能傳播的渠道改變,但人在面對音樂的渴望不會改變。
圖片來源:
http://tw.streetvoice.com/
http://browse.deviantart.com/?offset=936#/daawfg